Singapore (Ji Yang) Cai Clan Association 
新加坡濟阳蔡氏公会

 

蔡氏渊源概述

中华民族的姓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蔡的姓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份。那么蔡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蔡"字的由来说起。

《辞源》对蔡字释议一为苹二为龟。传说上古时侯太吴伏羔氏居陈地(今河南淮阳),他住地附近有一个地方,河沟里长有著草和白龟,很有灵气,使用二者祭天地,画八封,演|、易,测问天地之诸事万物,解释自然界的无穷奥妙,遂名其地为蔡,即以著(音shi)草祭天地的地方。

后来周姬昌的次子姬友联合各路诸侯推翻了残忍暴虐的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姬发封自己为周武王,追封姬昌为周文王。并大封灭纣有功的诸侯和亲族。姬昌的正妃太似生了伯邑考(在商朝当人质后为纣王所杀)姬发等十个儿子,都得到周武王的封赐。其中四弟周公旦的长子封于鲁,二弟叔鲜于管,封五弟叔度于蔡,从此有了蔡因。但叔度受封不久就因参加"三监之乱"失败,被流放郭邻,不久病死。在又度的儿子胡一反其父的作风,抵德克庸,归顺周成王,任鲁国卿士时政事处理的才良好,于是辅政王用公建议周成王把原来叔度的封地u蔡邑"封给了胡,以才巳奉叔度的香火。胡即蔡仲,是蔡国的第二位蔡侯,也是第一位到蔡国理政的蔡侯。从蔡叔度受封(公元前1046年)到蔡侯齐为楚国所灭(公元前447年,先后存在600年,共传位23代26位君侯)。600年的历程中,可谓历尽磨难,受尽楚国欺凌,国都一迁再迁,由上蔡南迁新蔡,再东迁下蔡川、|来(今安徽省凤台县北边),最后为楚国所灭。

蔡国人在国亡人离散的逆境中自强不息,坚持以国为姓,顽强地存活下来。当时主要还是在中原地区发展,以河南山东等地为繁衍中心,其中较为集中的有陈留、南阳、汝南等地,尤以陈留蔡氏为盛。秦昭王的乏主相蔡泽就是陈留人,死后就葬在陈留郡。经过几百年的休养生息,蔡泽的后裔很快兴旺发达并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魏晋以前的陈留郡有属县17个,西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分陈留郡置济阳郡,郡治在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原属陈留郡固县、考域的蔡氏自然就变成济阳郡所属的固县、考城蔡氏。当时东汉著名学者蔡邑(蔡文姬的父亲)就是国县人。到了三国魏尚书蔡睦及其后裔晋大司徒蔡漠和南北朝刘宋时吏部尚书蔡兴宗都是济阳考城人。因此蔡氏又一次在河南济阳郡形成名门望族,史称"济阳蔡氏"。

据史书记载,济阳蔡氏在两晋之际和唐宋时期,或因中原战乱,或因天灾人祸,或因夕|、族入侵,先后有二次南迁。自此蔡氏的活动中心已从中原转到江南。但无论迁到何处,江南各地的蔡氏后裔多认定自己的根在河南济阳。并把"济阳"作为自己的专用堂号,沿用至今。迁徙江南的蔡氏先民又有一部份经江、浙、赣迁居闽、粤。他们继承发扬祖先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在当地开荒垦殖,耕读传家,拼搏奋进,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家族和著名人物。如苛阳蔡氏的蔡襄、蔡京家族,晋江蔡确家族,建阳蔡元定家族,漳浦蔡元鼎家族。以及广东海陆丰蔡规甫家族,梅州福粤公家族等,到了近代福建、广东的蔡氏后裔为了避战乱,谋发展再次向宝岛台湾和南洋的菲律宾、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迁移,并在当地繁衍发展,枝盛叶茂。从此中华蔡氏,不仅遍布全中国,而且延伸到全世界。

 

© 2012 Copyright Singapore (Ji Yang) Cai Cla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ild Apricot Membership Software